2007振繩堂記事


 


 


   今年的除夕很不一樣。


 


   長輩們決定將家中供奉的祖先牌位請到宗祠去祭祀,這可


是件大大事,因為以前從來不曾遇過(以後應該也很難遇到),因


此特地留影存証了。


 


   一般說來,家族裡的祖先牌位都是奉在自家代代相傳,祭


祀比較方便,有時會奉到靈骨塔去,較普通的就是一塊小牌


子跟不認識的其它人家排在一塊,祖先較多代的,業者也設


計出一種迷你宗祠,高度約末一人等身,寬約普通書櫃,這


櫃子也似的宗祠方便又新潮,但總是少了一種感覺,一直到


那日去了振繩堂,我才明白那裡缺少的是什麼。


 


   當日早上約莫十點整,將牌位請到了宗祠,這座宗祠可不


是隨隨便便就說要納進去的,當初為了尋根,伯父一代一代


地查找上輩人的資料,調了不少日據時代戶口資料來看,後


來才確定我們的開基祖是一位陳秉公,從福建隨鄭成功渡海


來台,參與了驅荷作戰,平治臺灣,後來擇居南勢庄,開枝


散葉至今;說到這裡要順便提一下這宗祠的歷史,陳家的這


一座宗祠名為 「振繩堂」,奉的對象是開漳名宦,太傅


忠順王陳炳輝公,唐朝玄宗年間人,官拜太子太傅,與繩武


堂有共同的淵源,因此方取為振繩堂,有「振興繩武」之


意,而什麼是振興繩武呢? 繩武二字是出自詩經大雅“昭


茲來許,繩其祖武”繩是繼續、武為足跡,踏著祖先的足跡


繼續前進,為遵守、繼承祖先的行跡規範之意,想不到這聽


起來有點沒頭沒腦的名字背後還有這麼一段故事,讓我半夜


裡查資料查的還滿熱血沸騰哩。


 


 



 


 


   交待完振繩堂的來歷,接下來續著說當天的情況吧,在吉


時到了之後,我們這群後代子孫,手持清香,向列祖列宗報


告,由於是全家出動,一群人浩浩蕩蕩的超過十餘人,想必


老祖宗們應該在天上看得滿開心的,拜完之後接著便是將舊


牌位移靈至新設牌位,將舊牌位中的牌子取出來,確認祖先


的身份,這時我才知道,原來奶奶並不是只有生了兩個兒


子,在父親與伯父之間,尚有其它兄弟姐妹,奈何早年醫療


尚不發達,一生了病只有魂歸離恨天,我看了看,發現早夭


的女性尚未出嫁,牌位上寫著一位亡魂,而早夭的男


性便沒有如此記述,幾十年前的牌子都黑黃泛舊,訴說的不


只是姓別上的差異,還添上一股無語淒涼。


 



 


 



 


 


   將牌子排排放好,作了記錄之後,接下來就是安放新牌位


了,由於正中央是大位,只有第一代到第四代的先祖可以奉


在裡頭,晚生後輩就被擠到兩旁的大石梯臺,按照輩份依


序放下來,這時我又發現一項奇怪的事,那就是,舊時放在


大伯家的牌位只有一個,怎麼換了新牌位之後突然變成三個


了呢?大伯趁此機會教育,原來之前只是因地制宜,正常說


來,只有夫妻才能放在同一座牌位裡,其他即便是同輩的兄


弟姐妹都不可以放在同個牌位裡頭的,現在既然已經將祖先


奉到宗祠來,自然要分開認明了,將牌位分開安座之後,接


著便要燒金紙了,同時也順便將舊牌位焚化燒去,如此一


來,整個奉祀的手續便告完成。


 


 



 


 


 


   離開之前,我在振繩堂裡繞了一圈又一圈,這小小的宗祠


其實一眼就透,也沒什麼好看的,就以後來說,我


這裡的機會也等於是零,但我明白自己對它一瞬間產生出來


的感情,以及為何大伯父希望在有生之年要讓自己的父母與


祖先們進入宗祠裡的那份意義。


 


   落葉歸根。


 


   那是必然的結果,最終的歸宿。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月華如練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1) 人氣()